電位滴定法利用待測溶液中的化學反應引起的電位變化來確定滴定終點。在滴定過程中,隨著滴定劑的加入,待測離子與滴定劑之間發生化學反應,導致待測離子濃度不斷變化,進而引起指示電極電位的相應變化。在等當點(即滴定終點)附近,待測離子活度發生突變,指示電極的電位也相應發生突變,這種突躍現象可以用來確定滴定終點。
電位滴定法在化學、生物、環境等領域中有廣泛應用。例如,在化學領域,它可用于測定酸堿度、金屬離子濃度等;在生物領域,可用于生物樣品中特定成分的分析;在環境領域,可用于監測水體、土壤中的化學成分等。
電位滴定終點的確定方法通常有以下幾種:
EV曲線法:以加入滴定劑的體積V為橫坐標,以相應的電動勢E為縱坐標,繪制EV曲線。曲線上的拐點(斜率最大處)所對應的滴定體積即為終點時滴定劑所消耗的體積。拐點的位置可以通過作兩條與橫坐標成45°的EV曲線的平行切線來確定。
一階微商法(AE/AV-V曲線法):計算電動勢E的變化值與相應的加入標準滴定溶液體積的增量的比(AE/AV),并對V作圖得到峰狀曲線。曲線最高點對應的體積即為滴定終點時標準滴定溶液所消耗的體積。這種方法作圖確定終點比較準確,但手續較繁雜。
二階微商法:依據一階微商曲線的極大點對應的是終點體積,則二階微商(Δ²E/ΔV²)等于零處對應的體積也是終點體積。二階微商法有作圖法和計算法兩種。